“来伊份”正在助力一场以“新鲜”为导向的品牌革新。
步入来伊份橙色的社区小店,经典的小包装坚果、话梅旁,更多追求“新鲜口感”的肉类、烘焙类零食几乎周周都有“新面孔”,小巧的陈设篮、不断增设的新品类,APP下单半小时送达的便捷……来伊份似在不间断的细微变革之中,完成了对零食业“新鲜”的定义。
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,来伊份董事长施永雷将这一“小步快跑”的升级模式称为是“来伊份20余年来对‘领鲜到底’理念的贯彻”。
“近日,来伊份进行了‘新鲜零食’品牌战略升级,一是将其基因中的‘新鲜’打造为助力零食产业变革的‘新引擎’,二是要配合其全国发展战略。”施永雷说,“领鲜到底是我们企业内部的指导方争,以后更要让消费者听得懂感受得到,更好地指导我们前进。”
助力零食业念好“鲜”字诀
零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追求“新鲜”?
“人们对‘新鲜’的认知有多个阶段,”施永雷说,小时候父母炒花生蚕豆,即便放了几天变软了,但只要能吃就不认为有问题;后来大家开始追求保质期内的‘新鲜’,比如用盐用糖来腌渍食品让保质期变长;而现在,新鲜则意味着健康、营养,以及由此产生‘现制’和‘伴随’需求。”
事实上,21年来,来伊份正是扮演了引导消费者对零食“新鲜”概念不断进化的“启蒙者”角色。从“手抓包”,到如今的“一人食零食”,背后是对“即食新鲜”消费的洞察与苛求。
此番“新鲜零食”品牌战略升级,则是来伊份对“新鲜”概念的再定义。施永雷介绍,从新鲜的原材料,到针对少盐、少糖、少油食品的“锁鲜”包装技术,从严格地生产工艺环节,到冷链运输、及最快30分钟送达的“保鲜”服务,“鲜”字诀贯穿了来伊份的全生产链。
“鲜”亦成为来伊份新品研发的主攻方向。据悉,当前来伊份以每周出新品的频率不断聚焦“新鲜零食”,优化产品结构,探知市场趋势。
施永雷介绍,来伊份庞大的研发团队一方面对接国内外各大食品研究所,将新的口感、口味进行转化落地;另一方面则向地方小吃、甜品店、熟食店等等传统餐饮“取经”对标,寻找“更新鲜”的方向。
不仅如此,来伊份的管理体系也在围绕“鲜”字不断升级。
“首先是中央厨房式的供给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口味的标准化,我们对800多个品类进行分类管理,高频食用的会越做越新鲜,储备性的则适当延长效期,”施永雷说,在此基础上,利用大数据,实现所有门店每日配货,例如新鲜一人食产品必须“当日生产,日销日毕”。
将零食的“新鲜度”对标生鲜界的“日日鲜”,来伊份由此延伸了零食场景的“深度”。早餐预售取货、午餐动销折扣、下午茶时段外卖、晚餐佐餐的分级折扣活动,来伊份将“零食”概念无限拓展,创造出了以“鲜”为要的“新物种”。
“现在,零食与主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,”施永雷举例,例如一人食的鸭脖、火锅味鸭肠等,既可当零食来吃,也可喝着啤酒做佐餐,还可配饭做主食,“在传统零食与主食的边界处,就是新鲜零食的‘蓝海’。”
全域出击的零食业“巨人”
在近年来竞争激烈的零食领域,拥有2800家线下门店的来伊份是当之无愧的“巨人”。那些深入社区、出现在街头巷尾、商场一隅的一爿橙色,曾是老百姓心中“新零食”的定义者,但也曾因线下路径依赖被认为在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中“缓了一步”。
在施永雷看来,与那些从线上到线下的零食品牌相比,线下基础雄厚的来伊份进行线上扩张显然更具优势。
“我们庞大的线下门店有着天然的流量,由于这些渠道、流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同时20年的精耕下,对于消费者的互动了解、信息管理也有深厚积累,”施永雷说:“线下的复杂度要远高于线上。”
也正如此,来伊份在充分布局各大电商渠道外,更是自建线上平台,着力打造“来伊份APP”。
施永雷将之称为“内生态”。“APP与线下门店,打通了来伊份闭环式的体验服务,通过会员注册、服务号内容福利、到家电商与更多的玩法裂变形成来伊份独有的核心留存平台。”
“这将是一个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工程,”施永雷评价说,当用户凝聚在来伊份的“内生态”之中,会产生远超于通过外部电商平台所能捕获的忠诚度,“更加直接的消费者触达可省却中间费用,提供更好的品质与服务,同时将各种权益让利于消费者。”
在施永雷的计划里,来伊份以“全网触达”为目标,不仅将线上“内生态”做大做足,更不会放弃筑造“线下壁垒”。
而其中引人瞩目的创新更在于,“以提供新鲜零食为核心,不同的选址位置,门店的定位和产品服务会有所不同,”施永雷说,“商场里是品牌体验店,交通枢纽是对外窗口店,社区里是服务型的生活便利店,四五线城市则是‘来伊份小店’,更加本地化、特色化。”
这种“因需而变”、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思维成为来伊份“巨人出击”的底气。谈及在“新鲜零食”战略下来伊份未来的“全域性角色”,施永雷说:“我希望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平台,但‘新鲜零食’始终要成为来伊份鲜明的标签。”